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栏目 > 百姓生活乐融融 >
 

村办学校

发布日期:2018-07-05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未知

村办学校

/刘家红

我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毕业都是在本村上的,那是一所地地道道的村办学校,学生生源来自于本村,任课教师基本也都是本村人,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各种费用由村里承担。

学校的建筑结构比较简单,整个校园共有两排半房子,最初只有前后两排土坯结构、由高粱秸秆和泥土合成简易房顶的老房子,北面一排包括老师办公室和部分教室,南面一排全部是教室,后来因初中办学的需要,在南、北两排房子之间又加了半排砖瓦结构八寸墙的房子,其中包括一间用于开会的大教室,校园四周是一圈低矮的土墙,前院有个简易的篮球场,后院空间较大,是大部分老师和学生课间活动的地方,这里还是村里夜间为村民放映电影的主要场所。

我的五年小学是在北面那排老房子度过的,初一开始搬到了中间那排砖房,因墙体较薄不太挡风,加上学生用的课桌又是水泥板搭成的,夏天倒还算凉快,寒冷的冬日让人很难熬,因取暖费用有限,教室内用砖砌的炉子不能保证正常供暖,所以,每到寒冬季节,学校在每天早晨上课前先组织学生到外面跑步,待身体稍稍发热后再回来上课,白天有时坐着听课实在冷得不行了,任课教师就会暂停授课几分钟,让大家原地用力跺脚活动一下。为了节省开支,老师们用的教案本也都是几分钱一个由粗糙白纸装订成的,教师批改作业和阅试卷大都以简易的蘸墨水笔为主,上课用的粉笔也是用到实在拿不起来才不得以扔掉。对于每学期或“六一”节前评选出来各类待表彰的学生,学校给予的奖励是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奖状,有时也会加上一个简装笔记本或两只圆珠笔。为了发动全员给学校创收,每年夏天,学校还会给每一个学生分配割草指标,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定的数量不等,学生课余时间把割来的青草交到学校,晒干后卖钱用于补贴办学费用的不足。

每年“六一”节前,学校都要在中间那排大教室内召开全体师生大会,并举行新少先队员入队宣誓仪式,除去校长以外,大队党支部书记往往也会莅临讲话,他对老师们一年来的辛勤付出予以充分肯定,并对学生提出希望和要求。为了加强和完善对村办学校的管理,村里除委任校长负责日常管理事务外,还专门安排一名贫下中农代表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每个学期,贫下中农代表都会与各班学生见一次面,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及忆苦思甜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充分了解祖辈父辈们曾经历过的苦难,从而对今天拥有的一切要倍加珍惜。

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时,京津地区也受到波及,为防止意外情况发生,我们每天都被安排在校园的院子里上课,当时正值盛夏,一般是趁着早上凉快,老师们抓紧讲课,待太阳升起来气温增高时就让学生早早回家了。那时候年龄尚小,对地震的危害性认识还很浅,只是感觉用小板凳坐在外面上课很新鲜,而且,每天上课时间明显减少,自己与小伙伴们自由玩耍的时间一下子增多了,所以,那段时间,倒成了一段值得回味的特殊记忆。

村办学校的老师只有十六、七个人,但要担负着全校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共八个班二百多人的教学任务,因此,大多数老师都是跨年级任教或每人要担负至少两门课的教学。除少数几个公办教师外,大部分老师是挣工分、外加几元钱补贴的民办老师和代课教师,几位中年教师还承担着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的重担,但他们都有非常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踏实肯干的品质。每天清晨,老师们都要早于学生半小时到校,下午放学后,有的还会主动留在教室,义务为本班学生补课或解惑答疑,为了让即将毕业的学生中考时取得理想成绩,冲刺复习的最后几个月,老师为了辅导学生或用油印机印刷各种复习片子,常常要忙到深夜才回家。

尽管各类资源有限,但村办学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一直很重视,为了让学生上好音乐课,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会自学简谱和手风琴,靠着简易的教材给予学生美的启迪;为了让学生增强对大自然的认识,教“常识”课的女教师会亲自带领我们去附近庄稼地里捕捉害虫;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行,学校每个学期都会组织学生去村里林业队(农林牧科技站)的试验田进行义务劳动,帮助干些除草、施肥、剪枝、摘果子、刨花生等力所能及的活儿,让学生们学到了很多在课本上无法学到的社会实践知识。

我们八零届的学生毕业后,村办学校又送走了两届初中毕业生,再后来,学校的初中部合并到了相邻的西滩头村,只剩下公助村办的小学,到1999年,小学也被合并到附近的中心学校,村办学校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村办学校办学几十年,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很多有用之才,当年曾担任校长并兼管政治课教学的刘继海老师,在做好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和保证完成政治课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复习,在1978年的全国高考中,政治科目考出了98分的好成绩(当时政治是百分制),并被顺利录取到天津大学建筑分校(现在的天津城市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现在已是该校理学院的知名教授;曾任校长并担任初三班级语文课教学的姚文红老师,参加高考落榜后,自强不息,不向命运低头,经过十几年打拼,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自主创业之路,经他承包经营的静海酿酒厂,后来发展成了在中国北方地区颇负盛名的“绞股蓝酒业集团”;曾任校负责人并担任物理课教学的刘继肆老师,1984年考入县师范民办教师班,毕业后回村办学校继续任教,几年后,被调入乡教委任成人教育学校教学主任。另有二十多名村办学校初中毕业生,又经过高中阶段的努力学习,先后被、天津大学、天津财经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天大机电分校、天津师专等高等院校录取,有三十几人高考后被录取到了大港石油学校、天津人民警察学校、静海商业学校、静海师范学校等中等专业学校。如今,当年村办学校的这些优秀毕业生,大都成为了各自工作单位或行业的骨干力量,村办学校真可谓功不可没!

每次回到故乡,我都会到村子东南那片已盖满新式砖房的地带走走,因为那是当年村办学校所在的位置,也是给我留下终生难忘印记的地方!

上一篇:扶贫扶智 村办学校旧貌换新颜 立足长远 巩固提升帮扶见成效 下一篇:网友看教育|我与农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