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5月26日上午,位于湖北省当阳市的跑马村陷入一片悲恸中。乡亲们的忧伤不是为了农田干旱失收,只为村支书陈平的突然离逝。在村里遭遇50年一遇的大旱时,陈平始终带领着村民日以继夜地抗旱救灾,可惜最后因劳累过度,倒在了抗旱一线,再也没有起来。此时,他年仅44岁。
村支书陈平生前二三事
临危受命就任村支书
2005年初,原王店镇跑马村党支部书记身患重病去职。经过推荐和考察,组织上任命陈平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其时,跑马村是王店镇最困难的村之一,自然环境恶劣,地里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水源条件差,村级债务重,经济发展滞后。2004年,跑马村村级债务达133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镇15个村中“摆尾巴”,但陈平没有被困难吓倒,义无反顾地挑起了这副重担。
在陈平的带领下,跑马村先后争取到国家300万元小型水利建设项目和1600万元低丘岗改造项目,全村600多农户因此受益。2010年,跑马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00元,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
沟渠决堤深夜堵缺口
2009年5月,跑马村引水渠突然决堤,村里缺劳力,半夜11点,陈平叫上陈光明,一起上山堵口子。据陈光明回忆,两人忙碌了大半夜才筑好了堤,清晨,大堰和冲里的农田全部灌上水,当时陈平只穿着一条短裤,冻得直哆嗦。
大事小事为村民跑腿
跑马村三组陈宗权的外婆刘承秀今年100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百岁老人有财政补贴。今年3月,陈宗权向陈平反映了此事,并把外婆刘承秀的资料交给他。第二天,陈平就到王店镇民政办办好了百岁老人财政补贴相关手续。拿到相关证件后,陈宗权感激地说:“我以为村干部办事要拖几个月,没想到这么快!”
跑马村六组老党员黄德明因一次事故胳膊被截肢,生活十分困难,陈平经常上门嘘寒问暖,并为其办理残疾证,争取到每年200多元的残疾救助金。
跑马四组张庭学住的是两间土墙屋,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由于妻子多病,家里仅靠他一人外出打工挣钱,生活十分困难,建新房遥遥无期。得知此事,陈平为他争取危房改造指标,补助了3600元。
一次次垫资平息纠纷
2005年底,因跑马村欠工程款60多万元未还,当阳市木店至半月公路跑马段承包方安排人员堵路。接到消息后,陈平迅速赶赴现场处理。考虑到春节将至,村民进城办年货、走亲访友较多,路如果不及时疏通,将带来诸多不便,他当即召集村干部现场办公,个人垫资1万元,其他4名村干部各垫资5000元,一共凑3万元交到承包方手里。最终,承包方被他所感动,主动纠正先前的过激行为,村民的出行之路又通了。
2010年,承包跑马村通村公路工程队经理陈宗武为了索要村里的修路欠款,三天两头拖土把路封住,大车小车不能出入,村民怨气很大,陈平几夜没合眼,硬是想办法东挪西借凑足30多万元,还给陈宗武,堵路风波这才平息。
让出良田帮助困难户
2000年从云南搬迁到跑马村五组的罗明玉一家六口人,种的田不多,又没有别的增收门路,十分困难,陈平先后将自家3.4亩良田让给他种。同组村民龚明高说:陈平当书记太忙了,确实没有时间种田,可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他就是不种这些田,领国家粮补也行呀,他主要还是想帮帮罗明玉。
经常晚上开会到12点
跑马村计生妇女主任李美琴说,“今年大旱由于大多数农田还没有播种,陈平就想尽一切办法,比如能够水改旱的就改旱,不能改的就改种晚稻,他就去操心种子的事,而且,因为白天老百姓都在田里忙活,为了不耽误大家的农活,他都把平常的早会改到晚上开,因此往往晚上十一二点后才回家,结果忙坏了自己的身体,他这么年轻就走了,太可惜了。”
妻子:出事那天还没来得及给他添衣
6月1日,记者一行前往王店镇跑马村,沿途尽是弯曲的乡村公路,走过十多公里路,车子终于停在了陈平的家。这个村支书的家,是一层相当普通的平房,面积不大,装修相当简陋。走入屋中,只见大厅的角落摆放着陈平的遗照,女儿陈雪娇一遍一遍地耐心擦拭着。
而在客厅右侧的房间里,陈平的妻子陈先菊早经不住思念的折磨,一天前因伤心过度病倒,如今打着点滴,卧床不起,精神憔悴。站在旁边的女儿陈雪娇的双胞胎姐姐陈雪莲只能不断安慰妈妈。看见记者,陈先菊无力地哭着说,“他一走,家就垮了一半。”
陈先菊至今仍不敢相信,丈夫陈平竟然一声不响地走了。她说,现在家里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为了他工作上的事,我俩以前还偶有争吵,但现在已不可能了。”
“之前因为干旱,他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全村的饮水灌溉上,我们就是为了这个,已经吵了几次。” 陈先菊还记得丈夫离世的那天,本来半夜已经没有睡好,但因为心忧旱情,一早又匆匆爬起来。当时,陈平处理了一些家务活后,就告诉妻子,那天有领导来协调干旱工作,自己还有事情处理。
陈先菊回忆说,丈夫出发前就告诉她,“你把水田的菜籽收一下准备插秧,这段时间太忙,我顾不上家里事情了。”没想到,这却是他们最后一次对话。陈先菊说,当时陈平甚至连早饭也没有吃,“早上气温较低,他只穿了短袖短裤,骑摩托车很冷,我就要他加一件外套,不过最后他赶着出门,还是来不及为他添衣。”
女儿:“爸爸不在,我们要照顾好妈妈”
爸爸走得太突然了!”本来,还有几天就要回家看爸爸的,不过陈雪莲和陈雪娇这对双胞胎并未能等到这一天,她们等到的是父亲冰凉的遗体。回到跑马村的家中,两人每每看着陈平的遗照都禁不住掉泪。
陈雪莲说,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和妹妹去年4月到了广东中山一家气动配件厂打工,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有回家看父母了,本来计划在5月29日回到村中,但在26日上午,她们却接到噩耗,两姐妹连夜坐高铁赶到武汉,然后再火速转车回家。“万万没想到见到爸爸最后一面竟是在殡仪馆。”
不过,陈平走后,他的两个女儿陈雪莲和陈雪娇的懂事和坚强让记者慨叹。虽然还有半年两人才满20岁,但对于自己今后要面对的生活,两姐妹没有丝毫慌乱。
“根据我们这里的风俗,人死后还要"烧五七",就是要在爸爸去世后的35天里,我们到他坟上烧纸祭奠,所以先把爸爸的后事处理好再说,之后我们才会想工作上的事情,现在妈妈身体不好,我们还要照顾她。”陈雪莲说,自从回家之后,由于爸爸不在了,她们晚上都会陪着妈妈睡,“我们在睡觉前尽量和妈妈谈点别的事情,分散她的注意力,以免妈妈胡思乱想,过度伤心。”
妹妹陈雪娇称,爸爸出事后,王店镇和跑马村的领导都对他们一家很关心,还送来了慰问金,也承诺会为她们在本地安排工作,“我们打算就在当阳市附近打工,妈妈今后一个人在家,会感到很寂寞,我们想留在这里陪着她。”
村民:一个人管三个村他是累垮的
记者在跑马村走访时,说起陈平,所有村干部和村民都不约而同竖起大拇指。
据介绍,陈平在跑马村土生土长,虽然只有高中文化程度,却凭着吃苦耐劳、朴实肯干的品质,在2005年被乡亲们一致推举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
村民告诉记者,陈平家上有年近7旬的母亲,下有一双快20岁的双胞胎女儿。家境不算富裕,平时也十分节俭,和其他农民一样,家中只有十多亩田地,“他从来没有用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他住的房子,也是很破旧的一层平房,毫不起眼。”
对这个村支书每天的工作,村民是这样概括的:他每天都是骑着摩托车,在自己家、村委办公室和跑马村的渠道田间不断地往返忙碌。这个村由以前的三个村合并在一起,地方大,条件差,所以工作量很大,陈书记平时实在是太劳累了,去年他曾患了重感冒住院,一直没有好,但他也没有放下工作,一直带病坚持,结果才撑不住导致身体变差,到现在想不到人竟走了。”
村民说,像今年村里遭遇干旱,天一亮,陈平就匆匆离家,一直忙到天色黑尽,甚至是到深夜才回家。“村里事无大小,他总是身体力行,就好像跑马村各组的小组开会协商问题,本来他只要等组长处理完汇报就行了,但他都是亲自参与了解情况。”
陈平去世的情景,大部分村民还历历在目,他们始终认为,陈平的死是与工作劳累有关,“当时烈日炎炎,我们看到陈书记突然一头扑倒在地,大家急忙把他抬进村卫生室,再拨通当阳市人民医院、王店镇卫生院的电话求救,不过医生来的时候,他已经没救了。”
|